“曾经‘穿得起的才叫中产’炒股配资网选,如今‘撞衫的都不运动’。”一句话,把始祖鸟抬上热搜,也让老粉们默默在闲鱼挂出“几乎全新”。
有人说:当初咬咬牙买鸟,是为了在场合里一眼被认出;现在最怕的,就是在地铁里跟遛鸟大爷同款对视。
故事得从毒师说起。
十年前,他第一件GAMMA MX上身,像给自己贴了“专业玩家”四个隐形字。
两年前,他在胡同口撞见同款大爷,大爷还牵着柯基,那一刻他仿佛听见拉链在嘲笑。
当天晚上,他把衣柜里的鸟一件件拍照、挂闲鱼,转身投奔巴塔哥尼亚。
评论区炸了:“同款笑场+1”“我撞过外卖哥”。
大家发现,原来尴尬是会传染的。
可尴尬背后,还有钱包在滴血。
2019年一千六的软壳,现在四千才摸得着;8200的AlphaSV,足够一家三口去日本扫货五件Montbell。
一位北京女白领在小红书晒账单:同样价格,日本买了硬壳、皮肤衣、背包、凉鞋,还剩一张机票钱。
她问:“我是鸟粉,还是冤种?”
更扎心的是使用场景。
城市一年下雨不到三十天,冲锋衣多半在衣柜里躺尸。
有人翻出穿了三次的鸟,发现LOGO已经洗秃噜,自嘲:“原来贵的标也掉色,100块的T恤还更耐操。”
于是,二手群改名“鸟转象”“鸟换鼠”,攀山鼠、猛犸象、巴塔哥尼亚的小众Logo悄悄爬上胸口。
90后女生魏魏说:“新Logo没烂大街,看起来像会攀岩的人。”她们追逐的不是功能,而是“还没被广场舞占领”的身份感。
可品牌自己也不淡定。
始祖鸟2024年营收破了20亿美元,增速却从高点的45%滑到36%,2025年预期只剩20%。
涨价、缺货、柜姐一对一服务,像极了奢侈品的套路,却也把价格敏感型用户推向代购和Montbell。
有人问:鸟到底输给谁?
答案是——它输给了变大。
过去它靠攀岩者撑口碑,现在靠中年商务男士撑销量。
当70%消费者只是想要“看上去厉害”,那10%真正爬山的就悄悄换标。
布迪厄早说过,文化资本最怕大众化,一旦人人可触,稀缺就蒸发。
但品牌也在自救。
广西凤山的新岩壁、无LOGO的Veilance、女装与鞋类的扩张,都是想把故事说回“我懂山,也懂你”。
只是,中产们的热情已像退潮,一边买迪卡侬溯溪鞋,一边把鸟服塞进防潮袋,心里默念:等哪天真去雪山再穿。
所以,退坑是理性还是矫情?
是品牌老了,还是我们变了?
留言区告诉我:你衣柜里那件最贵的冲锋衣炒股配资网选,上次出门是多久前?
富牛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