装修时总以为 “家电选对就万事大吉”专业正规安全股票配资公司,
直到亲身踩坑才明白,比起家电本身的价格,藏在 “免费安装” 背后的隐形收费,才是真正的 “吞金陷阱”。前阵子装修完,单家电安装就多花了 3000 元,从电视到智能马桶,几乎每个环节都遇到了 “加价套路”,今天把这些教训整理出来,帮大家避开不必要的开支。
不管是线上旗舰店还是线下实体店,买电视时商家总会强调 “免费上门安装”,可等师傅上门才发现,所谓的 “免费” 只限于用电视自带的脚架放在电视柜上 —— 现在多数家庭会选择壁挂电视,这时候师傅就会开始 “劝说”:“自带的普通挂架不好调节角度,后期检修麻烦,出了问题没法保修”。
架不住师傅的 “风险提示”,不少人会选择加钱买他们推荐的支架,我朋友就遇到过:安装时被收 600 元买支架,事后在网上搜同款,发现只要 200 多。其实电视壁挂支架完全可以提前自行购买,认准适配自家电视尺寸的承重款,安装时让师傅用自己的支架即可,不仅能省一半以上的钱,还能避免被 “高价低配” 坑。
买空调时算好的预算,到安装环节总能多出一大笔开支。我当初为了省钱选了性价比高的空调,结果 3 台挂机安装费花了 1600 元,事后盘点才发现,这些收费项大多是 “临时告知”:
高空作业费:师傅上门前从没提过,等空调送到才说 “3 楼以上每台收 100 元”,3 台下来就是 300 元。其实这项费用很多品牌有明确标准,提前问清楚就能避免临时加价;铜管延长费:商家通常会说 “包 3 米铜管”,可实际安装时往往不够用,师傅带的铜管要 100 元 / 米,我家加了 8 米就花了 800 元。后来才知道,自己在建材市场买同规格铜管,50 元 / 米就能拿下,提前量好空调外机到内机的距离,自备铜管能省不少;“智商税” 类收费:师傅还推荐了 “接水盘” 和 “隔音减震垫”,说 “制热时滴水会影响楼下,开机有噪音影响睡眠”,3 个接水盘收 300 元,3 套减震垫收 200 元。事后问了懂行的朋友才知道,接水盘不是所有户型都需要,隔音减震垫的效果也因人而异,完全没必要盲目购买;额外杂费:水钻开孔、拆除护栏也要收费,虽然单次几十元,但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,提前和安装师傅确认是否包含这些服务,能避免被 “拆分收费”。买燃气热水器花了 1000 多元,结果安装辅材费收了 500 多,而且师傅明确说 “不议价”。其实很多人都知道安装辅材能自己买,但总被两个问题劝退:一是担心自己买的规格不对,装不上反而浪费;二是怕师傅以 “非官方配件” 为由,拒绝承担售后责任。
但实际上,燃气热水器的辅材(如波纹管、阀门、接头等)规格很统一,提前问清楚商家需要的型号,在网上或建材市场购买,能比师傅带来的便宜 30%-50%。如果师傅以 “售后” 为借口拒绝,完全可以保留购买凭证,后期真出问题,只要是正规品牌辅材,商家都不能推脱责任。
安装洗烘套装时,师傅说 “加 500 元买配件(含移动滑轮、开关),能延长质保到整机 6 年、主机 10 年”,当时觉得 “延长质保很值” 就答应了,事后才发现,网上能买到官方质保卡,价格比师傅卖的便宜一半,而且师傅推荐的配件,网上同款只要 100 多元 —— 原来师傅推荐的 “质保套餐” 里,配件和质保卡都有提成,根本不是 “划算买卖”。
智能马桶的安装套路更隐蔽。我家买的轻智能马桶,师傅上门后说 “你家水管和地面齐平,容易返味,得加 100 元装珐琅圈”。后来投诉时才知道,马桶自带的珐琅圈完全够用,就算想换更好的,自己网上买也只要 30-50 元。另外提醒大家,安装马桶时一定要让师傅用防霉胶,不然用半年就会发黑发霉,后期清理特别麻烦。
装修本就是 “花钱如流水” 的过程,没必要在这些 “隐形消费” 上多花冤枉钱。提前做好功课,遇到加价套路时果断拒绝专业正规安全股票配资公司,才能让家电安装真正 “省心又省钱”。
富牛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